您好,欢迎访问乐鱼体育最新地址_网页版登陆链接!​ 设为首页| 加入收藏

乐鱼体育最新地址 乐鱼体育网页版登陆 乐鱼体育网页版链接 图片名

全国服务热线:0577-65809763

工程案例

电话:0577-65809763

邮箱:845063719@qq.com

地址: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塘下镇塘下大道168号

工程案例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工程案例

乐鱼体育最新地址:《中国教育报》电子版 - 中国教育新闻网 - 记录每一天! 部直属出版机构-报刊社主办

来源:乐鱼体育网页版登陆 作者:乐鱼体育网页版链接 发布时间:2024-05-04 02:29:16 1 次浏览

  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按照《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》部署要求,探索构建“师德师风铸魂、名师名匠领航、平台项目支撑、产教融合赋能、体制机制保障”五轴联动团队建设新模式,重点培育一批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。

  深入学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构建“政治学习—师德教育—榜样引领—警示通报—问题整治”五位一体师德建设工作体系,引导团队教师牢固树立“躬耕教坛,强国有我”的志向与抱负,争做“四有”好老师和“四个引路人”。近3年,学校教师获评浙江省师德楷模1名、浙江省“三全育人”先进个人1名,有浙江省黄炎培杰出教师奖获得者1名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构建“1+2+3”党建与业务融合模式,坚持“政校行企研”协同、“城产教科创”融合,实施“教学+实践+服务”三大工程,聚焦团队思想和业务素质双提升,夯实团队建设基石,打造“四有”优秀团队。近3年,入选国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、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、浙江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、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、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、绍兴市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。

  实施领军人才引育工程,重点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人才,推进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,引育一批学术水平高、开拓引领能力强的专业学科带头人,发挥领军人才“头雁带群雁”作用。实施名师名匠培养工程,搭建名师、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,培育一批实践教学水平高、工程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技能大师,发挥名师名匠技能传承与引领作用。实施百名博士培养工程,简化内培博士申报程序,加大政策支持和激励力度,培育一批业务素质过硬、潜心教学与科研的高职称高学历人才,发挥博士人才科研创新与引领作用。近3年,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15名,柔性引进行业领军型人才12名;入选浙江省“特支计划”教学名师1名、浙江杰出工匠1名、浙江工匠4名、青年工匠6名、绍兴市拔尖人才7名。

  与区域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共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和“双师型”教师培养基地,搭建“双师”培养与培训平台,开展教学能力专项培训,提升专兼职教师授课技巧和数字化教学能力,组建模块化实践教学团队,探索集体备课、分工协作、专兼协同的模块化教学协作机制。成立课程思政和教材研究中心,搭建教学改革与研究平台,组建模块化课程建设团队,推动模块化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,提升团队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。加强与政府部门、高校及企业的合作,搭建技术创新与服务平台,构建“研究院—协同创新中心—科研创新团队”三级科研组织体系,开展高水平科研成果培育,有组织提升教师科研攻关和技术技能积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。近3年,获得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国家一等奖1项、省一等奖8项;立项浙江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、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1个;立项省部级课题15项、横向课题189项,年均科技合同经费1000万元;联合制定技术标准12项;授权发明专利153项,转化专利38项,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经济效益1.24亿元。

  细化人才教育培训的“颗粒度”,围绕区域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特点,对接企业岗位技术需求,构建“模块化课程群”协同教学体系,建立“二元三维五级”学业考核评价系统,实施“双轨多段、交互训教”的“双主体”人才培养模式,推进适应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职业场景的现场工程师培养。以“1+X”证书为引领,将“X”证书、技能大赛、行业企业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融入课程标准,按照不同的能力阶段重组模块化课程库,构建“三阶段、四模块”的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。按照职业岗位(群)能力要求,开发对接模块化教学的课程资源,探索AB角模块化教学模式,校企协作实施“一课多师,一师多课”的模块化教学。近3年,入选职业教育国家在线门、浙江省在线门、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、“十四五”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6部、浙江省重点教材9部、浙江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4项、浙江省“十四五”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1项。

  成立团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,出台《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》等制度,加强对团队建设的咨询指导、业务培训、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,构建人事部门具体推动、有关部门密切协作、团队负责人具体实施的三级组织保障体系,切实推动教学创新团队建设。强化激励机制,将团队建设纳入学校重点工作和绩效目标考核内容,获批市级及以上的教学创新团队,学校给予相应的业绩分和奖励,小组成员在评优评先、进修深造、访学交流、人才项目、晋级晋职等方面第一先考虑。打造“数字浙工院”,逐渐完备数字化管理,确保教学团队建设有序推进,营造良好建设氛围。